炒股配资平台利息 户外和滑雪的圈,今年冬天中产不想挤了
11月11日,赛轮轮胎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袁仲雪之一致行动人瑞元鼎实拟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本次增持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瑞元鼎实取得了交通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交通银行承诺对瑞元鼎实增持公司股份提供7亿元的贷款。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跟风的消费者,"喂不饱"小众运动
热度的下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有慢下来,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
01 中产运动熄火?
各行各业,在今年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寒意。今年冬天的户外圈,也不例外。
尽管没有具体的数据和报告来证明这一趋势,但中产们最爱的运动如户外徒步、骑行甚至滑雪,在今年冬天的热度远不如去年火爆了。
在小红书等平台,有网友最先敏锐发现此现象,并发出"大家今年都不出去玩了吗?"的疑问。
徒步爱好者 Jason 就是其中之一。她表示,户外徒步在今年冬天的热度远不如去年。"去年开团秒没的户外大巴团,现在每周发 10 个得有 8 个因为人数不够无法成团,剩下靠凑数能勉强凑够发车人数,发走一车。"
12 月份连续三周都在报名户外活动的 Jason,因为人数不够,至今没有报名上。
图:12 月 21 日的行程因为人数不够而取消
户外徒步热度遇冷,这并不是 Jason 的个人体感。
在北京有正职工作,周末兼职负责带队户外徒步团的领队薛薛也表示赞同。"今年冬天基本不怎么成团,18 个人报满才能成行的徒步活动,每次也就能报上 10 个人出头。"如今,已经 2 个月没带过团的薛薛,周末都选择和朋友出去自己徒步。
同样的寒意,不光出现在户外徒步圈,在骑行圈也是如此。
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消费端降温。
虎嗅在今年 10 月发布的"公路车太热,中产买不动了"一文中,两轮车行业咨询专家称,2023 年过后,受整体经济疲软等因素影响,自行车市场整体需求量将相较前三年大幅减少。一位公路车行业从业者也称,"有两大国产公路车品牌今年在国内的营收业绩下滑会达到 30%。"
当然,这其中有天气的影响。冬季本身就是骑行活动的淡季。经营着一家有着 5000 名用户,名为"花 Young club "的非商业俱乐部主理人浩哥透露,"骑行这项运动本身就有季节性,冬天的热度本来比夏季就低,我们只会在每年的年末举办个‘骑行画圈’活动来迎接新年,来维持并活跃骑友群的氛围。"
如果说户外和骑行这两项活动不适合在冬天开展,那么最能在冬天发展的冰雪经济——滑雪,热度也呈下滑趋势,就不只是天气的原因了。
12 月 23 日,曾拍摄谷爱凌、苏翊鸣的纪录片导演张绍波,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篇"这个雪季,滑雪行业的日子很不好过"的帖子。
帖子中,他指出今年的滑雪行业大概率会呈现腰斩状态。就连在 11 月看似人山人海的新疆可可托海滑雪场,就他一个月在该地拍摄时的观察来说,雪具店营收并不理想。滑雪人数虽然多,但很大一部分是从业者,难以带动新的消费。" 10 个人里面,滑雪教练占一半,网红博主摄影师占三成,剩下的两成才是带动其他消费的消费者。"
滑雪行业的从业者——学研社创始人省力哥,也在自己社交平台称今年的雪季会是一个明显的"降温季"。雪场周边酒店入住率下降、雪场餐饮消费客单价下降、教练出课率下降,都在表明消费者对于滑雪热度的下滑。
02 消费分层的锅?
为什么骑行、徒步、滑雪等中产运动在今年冬季的热度下滑了?
在如今的消费环境中,人们很容易把原因归结于消费分层。对于捂紧钱袋子,消费更趋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一个月花几百块钱徒步、花上千元买个自行车、去一趟滑雪请个教练总共花上几千的消费貌似不是笔划算的买卖。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依然有人愿意买两三万甚至更贵的车,飞去香港麦理浩徒步、日本瑞士滑雪等等。同时,还有很多人选择了更便宜的方式去实现,比如购置二手自行车,找朋友凑单滑雪项目的住宿、门票等,选择更便宜甚至是免费的徒步路线。在今年,骑行和滑雪圈本来已经经历过一波降价。
这表明,原本中产爱玩的这些运动熄火,也不全然是消费分层的锅。
在略大参考看来,中产运动熄火还有两个因素:
1、中产运动更多代表着一种潮流风向,而这个风向是变化的。
最近几年中产们爱玩的小众运动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突然的走红。从 2022 年的飞盘、露营,到 2023 年的匹克球、骑行,再到今年年初的滑雪,夏天火爆的户外徒步,这些原本小范围流行的运动都是突然走进大众视野。
除了运动本身的乐趣以外,潮流与社交属性是它们出圈的重要因素。
比如 2023 年,匹克球在大洋彼岸比尔盖茨的拥趸下,代替飞盘成为新的运动潮流;2024 年初谷爱凌、苏翊鸣带动了滑雪这项运动;郑钦文在今年取得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冠军后,网球也成为中产们新时尚运动。
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助推,加速了这些小众运动爆火的同时,更使其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
比如今年年初爆火的骑行活动催生了全新的社交方式。在小红书平台,有 4 万条笔记是关于潮流骑行穿搭分享的,结合线下各类骑行挑战赛活动,今年的全国骑行人口较去年增长近 30%,骑行总里程翻了一番。
而到了 7 月,中产运动的"社交货币"又变成了网球。美团数据显示,网球运动相关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 172%。线下运动爆火不说,更直接带动网球裙搜索量和销量倍增。根据唯品会数据显示,自 8 月 3 日至 8 月 14 日以来,网球裙销量同比增长 122%,95 后购买的网球裙数量同比增长超 3 倍。
不难看出,对于中产来说,新鲜感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有新的运动形成生活潮流,中产们又会马上调转方向,奔向新运动。
2、消费频次低,难形成复购。
对于不少跟风者来说,骑行、徒步、滑雪等运动更多像是一种体验式消费。
今年夏天因为户外徒步太火爆而转向骑行的 Jason 透露,"买完公路车也没骑过几回,就参加了几次晚上骑行,之后就闲置了。" 10 月,她将在今年 4 月买的捷安特 liv 系列平把公路通过闲鱼低价卖了出去。
在滑雪场,人们的消费频次更低。《2023-2024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今年年初滑雪人数上升,人均滑雪人次为 1.80,基本恢复至两年前的水平(1.79),但仍然没有达到冬奥会前 2020-2021 雪季的历史峰值 1.91 次,这意味着滑雪人口"复购率"低。
此外,滑雪仍然是项渗透率低的运动项目。据美国国家滑雪场协会(NSAA)的报告显示,在 2023-2024 雪季,中国的滑雪人次达到 2308 万,同比增长 16.3%,同时期的美国滑雪人次达到 6040 万,尽管外国游客占比较多,但美国国内滑雪人次仍能达到 2501.7 万人。
一方面,美国滑雪市场成熟得时间比中国要早。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滑雪就已经成为了人们在冬季消遣娱乐的方式;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滑雪场数量接近千家,但由于雪场位置远、出行方式不便等原因,都会成为影响人们滑雪次数的因素。
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骑行、徒步还是滑雪而言,投入的时间越长,也就意味着花钱越多,比如要升级装备,修理装备、请教练等等额外的费用。
受众人数少、消费频次低、运动有门槛(需要专业性)都成为了这些中产运动热度下滑的原因。只有被小众运动魅力真正吸引到的消费者才会产生粘性,而当这些小众运动不再具备较大"社交属性"的时候,小众运动最终也只会再回归小众。
03 小众运动回归小众?
这两年,包括骑行、户外徒步、滑雪在内的中产运动被视作潮流社交方式,由此引发消费端需求大幅增长的趋势,吸引了不少投机者入局。
以户外圈为例。截至 2024 年 9 月,我国户外相关企业已达 17.7 万余家,其中,2024 年 1 至 9 月新成立 4.2 万余家。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最小以建群为单位的户外徒步团体在今年数量暴增。
在骑行圈,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公路自行车相关公司企业约有 500 万家。2024 年至今,新增企业 130 万余家,目前存续 / 在业企业 120 万余家。而去年同时期新增企业数量为 100 万余家,同比增长 30%;存续 / 在业企业 75 万余家,同比增长 60%。
在滑雪圈,滑雪场的高客单、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更是吸引不少人入场。比如在今年初的 2023-2024 雪季财年,滑雪人数同比上升 16.3% 至 2308 万,直接带动了国内 30 家滑雪场的修建和投入。
但无论是哪一项运动,商业化之路都很难,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竞争激烈。蛋糕一共就那么大,谁都在想抢占市场份额。
眼下,国内车店开业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但随着供给的增多,买车需求并没有持续高度增长,让整个行业的库存压力都在增大。
这种趋势在今年二季度时就开始显现。据 CycleCorner 报道的数据显示 , 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 , 多家知名品牌的库存过剩,其中捷安特高达 40%,美利达更是达到了 45%。
在市场需求跟不上供应,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品牌只能选择卷价格,用大幅降价清库存以带动销量。从高端品牌的崔克、性价比高的国产公路品牌 upland,再到迪卡侬的 EDR af105 等,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降价。
国内滑雪场的竞争激烈,且竞争对手却不只局限于国内。
一些寻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者已经在精心对比国内外滑雪场的价钱、服务和质量。一位广西 IP、名为"薄荷"的网友发帖称,比起在国内要花上大几千,她认为还不如去国外。"去日本或者韩国一周,滑雪加上旅游的费用可以控制在 6000 元以内,比国内香。"
此外,对于这些在中产之间突然爆火的小众运动来说,进入中国的时间短,没有成熟的推手,只靠着消费者热情和平台的助推,注定走不长远。同时,由于缺少行业规范,乱象多仍是这些中产运动难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在户外圈,很多人都是奔着带团一次能够赚几百块钱的目标去,人数越多赚的越多,这也是引发户外活动今年乱象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在 Jason 看来,"不管领队有没有资质,谁都想吃一口户外徒步的红利。有些户外团队会注册成旅行社或旅行公司取得资质,但更多的是只建个群就敢带队。" Jason 透露,中国登山协会其实对于领队有相关的课程培训和分级考核,但在户外圈,没有几个领队真正有这样的资质。
滑雪圈也是如此。对于刚入坑的滑雪初学者来说,滑雪教练市场乱收费、不好好教的乱象,甚至容易直接劝退消费者。前两天刚去崇礼滑雪的肆肆就曝光了对方教练员混时长的乱象。一名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国内的滑雪教练市场较乱,存在许多没有教学资质的野教练,专攻 0 基础教学,收费在 300-500 元 / 小时之间。
如今对于这些中产运动来说,热度的下降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018 年小米纪录片《一团火》里曾说过一句话:一快遮百丑。当你发展很快的时候,你的那些丑的东西就很容易被掩盖。
只有慢下来,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对于中产爱的这些小众运动也是如此。
比如已经进入中国 37 年的攀岩运动,它在 2016 年就被列入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但还是没能成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的运动项目。在 2012 年,全国的攀岩爱好者只有近 1 万人。
2023 年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助推,加速了攀岩这项小众运动进入更多人视野。截至 2023 年年底,攀岩爱好者已增长至 50 余万人。
虽然有互联网助推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攀岩就是一门马上能赚到钱的生意。岩时攀岩创始人魏俊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注定了攀岩就是一项慢生意,通常 2、3 年回本都算好的。这意味着攀岩不适合赚快钱,只有通过不断的持续性运营,攀岩馆才能挣到钱。
近些年,攀岩馆也在做着努力。比如大多数岩馆依然尽可能在提供更多样化的攀岩体验,根据共研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目前六成以上的岩馆同时提供难度、攀石与速度项目,超 25% 的攀岩馆额外配备了训练板。
小众生意即便是慢慢做,也能有回报。据报道,2023 年约有八成的攀岩馆迈过了盈亏线,约有六成的攀岩馆实现了盈利。
而在今年,攀岩运动仍在社交平台上有流量长尾效应。以岩时攀岩馆为例,微博和抖音官方账号的动态都停留在了去年,仍不妨碍今年有大量消费者涌去线下门店体验和消费。在大众点评评论区,有进行体验的新客,但更多的是攀岩爱好者们。
即便没有互联网的推动,攀岩运动和攀岩馆也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发展。
至于中产们,别担心,他们永远都有新的运动潮流——只要他们还有社交需求。
头图来源 |AI 制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略大参考"(ID:hyzibenlun)炒股配资平台利息,作者:付饶,36 氪经授权发布。